· 2009-01-15
· 工商時報
· 【鍾志恒/綜合外電報導】
美國是全球經濟火車頭,但金融海嘯導致需求大幅萎縮,在骨牌效應之下衝擊全球經濟景氣急凍,讓全球貿易量急劇下降,從歐美到新興市場無一倖免,大小企業全都受害。
美國商務部在周二公布去年7月到11月的進出口貿易數據,結果從前年同期的3,980億美元大跌至3,260億美元,其中進口急降三分之二。由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,當美國民眾和企業持續減少消費和支出,讓美國的貿易夥伴叫苦連天。
受傷最重的是第二大經濟體-日本,因為極度依賴出口,但在美國需求大減的情況下,財務省周二表示去年11月出口大跌27%,是有史以來最大跌幅,進口也萎縮14%。
同樣仰賴出口的中國,去年12月出口下降2.8%,至於德國去年11月出口也下滑11.8%,都是10年來最慘的表現。IHS Global Insight的經濟學家高爾堤(Nigel Gault)說這是二次大戰以來最糟的一次全球大衰退。全球貿易資訊服務(Global Trade Information Services)經濟學家巴拉斯達(Don Brasher)預期未來半年,全球貿易也不會有起色。
貿易活動低迷,拖累商品價格急跌。美國去年11月進口原油規模,比前一個月腰斬至136億美元,油價從去年10月份每桶92.02美元,暴跌至66.72美元,解釋了國際油價在去年底暴跌的原因。另外,美國去年11月進口汽車規模也跌至12億美元,其他像電視、珠寶、和玩具等外國消費品也大跌38億美元。
既然富裕國家不消費,過去依靠廉價的勞動力和原物料來出口賺外匯的新興國家,開始轉向自己的內需市場。以中國為例,從2005年以來,出口為每年的經濟成長貢獻兩成的增長幅度,讓中國經濟得以維持兩位數的成長,但全球景氣低迷,中國今年經濟能否保八也成疑問。
因此,中國許多廠商開始被迫尋找新的市場,像上海附近義烏市商家,過去主要經銷各種商品到歐美和中東,但現在積極開發拉丁美洲和俄羅斯,乃至國內市場,以彌補消費缺口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