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暖化-全球氣候峰會
這場氣候大會於7日至18日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,共有190個國家的1萬5000名代表與會。政治家及科學家敦促談判達成共識,採取即刻行動來遏止排放溫室氣體,並研擬數十億美元的援助及科技方案對貧窮國家伸出援手。
丹麥總理拉斯穆森(Anders Fogh Rasmussen)說,「達成協議近在咫尺。」然而這次談判必須要克服富國與貧國之間嚴重的互不信任,共同承擔起責任,遏止主要來自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碳排放。他表示,有眾多世界領導人與會,意味「這是世界不容錯過的機會」。這次談判期望能達成共識,擬定一項協定來取代現有的聯合國京都議定書(U.N.Kyoto Protocol)。京都議定書將於2012年到期。
聯合國氣候科學家小組組長帕卓里(RajendraPachauri)表示,必須採取行動,避免更劇烈的龍捲風、熱浪、水災及格陵蘭冰原消失,後者意味海平面會在幾個世紀內上升7公尺 之高。
他說,即使採用廣泛接受的方案,即全球氣溫較工業時代前上升不超過攝氏2度,還是可能造成海平面上升,目前的證據確鑿,顯示越早行動能帶給世界越大的利益,拖延只會使得經濟及人類本身的損失逐步遞增。
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
《京都議定書》(英文:Kyoto Protocol,又譯《京都協議書》、《京都條約》;全稱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京都議定書》)是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》(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,UNFCCC)的補充條款。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參加國三次會議制定的。其目標是「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,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」。
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(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,簡稱IPCC)已經預計從1990年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升高1.4℃ —5.8℃ 。目前的評估顯示,京都議定書如果能被徹底完全的執行,到2050年之前僅可以把氣溫的升幅減少0.02℃ —0.28℃ ,正因為如此,許多批評家和環保主義者質疑京都議定書的價值,認為其標準定得太低根本不足以應對未來的嚴重危機。而支持者們指出京都議定書只是第一步,為了達到UNFCCC的目標今後還要繼續修改完善,直到達到UNFCCC 4.2(d)規定的要求為止。
1997年12月條約在日本京都通過,並於1998年3月16日 至1999年3月15日 間開放簽字,條約於2005年2月16日 開始強制生效,到2005年9月,一共有156個國家通過了該條約(佔全球排放量的61%),引人注目的是美國沒有簽署該條約。
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
今年莫拉克颱風為台灣帶來的八八水災,造成嚴重傷害是無法想像, 把人為的因素放一邊, 先看看氣侯因素己與過去10年完全不同. 可有人發現到問題的起因? 全球暖化? 而人為對環境的破壞又更催促了地球暖化.
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, 樂見全球氣候高峰會的召開,也吸引全球的關注, 但悲觀的想到底會收到多少的成效呢? 一己的力量實在太薄弱了, 若能結合許多小衆的力量, 相信必有積砂成塔的一天: 有人提倡騎單車或搭乘大眾交通捷運系統…? 多吃蔬果的周一無肉日…? 隨手關燈…?
總之, 小蝦米的力量也是很驚人的, 時時提醒自己,也督促家人朋友, 共同為拯救這地球盡一分心力吧! 童鞋們, 你們想為這世界做些什麼?
Hopenhagen
Hope the World!